close

內容來自sohu新聞

外向型明星城市隱退增長排行榜 長三角城市亮眼



外向型明星城市隱退增長排行榜

林小昭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不同城市之間的發展態勢也出現瞭明顯的分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瞭34個主要一二線城市公開發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增速最快的城市大多位於長江中上遊的直轄市和省會。而在沿海城市中,杭州和深圳最為亮眼,外向型明星城市增速普遍較低。

中西部:長江中上遊城市最亮眼

這34個城市包括四大直轄市、21個省會城市、深圳等5個計劃單列市,以及東莞、佛山、溫州、蘇州、無錫5個外向型經濟大市。數據顯示,上半年,增速靠前的主要是位於長江中上遊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

其中,西南的貴陽以12.1%的增速位列榜首,貴陽的表現也並不讓人意外。上半年,貴陽所在的貴州省經濟增速達10.7%,該增速在全國各省份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重慶。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像重慶、貴州這些地方,加上這幾年產業佈局和調整做得比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比如制造業不僅有能源化工,也有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等。

貴州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貴州新興產業發展加快,以大數據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4.4%。而貴州省的大數據產業主要還是集中在貴安新區。

貴陽和重慶的經濟迅猛發展主要得益於工業。以重慶為例,作為中國中西部重要的工業制造基地,上半年重慶工業增長依舊延續瞭強勁增長勢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9841.72億元,同比增長13.0%。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5個保持瞭增長,其中支柱產業汽車和電子分別增長19%和12.2%。

貴陽市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482.08億元,增長15.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

除瞭貴陽和重慶,長江中上遊的幾個省會城市的增速也都比較靠前。例如長沙增速達到9.6%,南昌增長9%,武漢也達到8.7%。

胡曉登稱,長江中上遊的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地水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而且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與珠三角、長三角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幾年通過長三角、珠三角的不少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的巨頭紛紛落戶到重慶、貴州等地。而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省會城市成為很多大型企業的首選。因此這些地方的省會和直轄市也發展得比較快。

不過同樣是中西部省會,一些能源重化省份的省會經濟增速比較靠後。例如,石傢莊隻有7.3%,西安為7.6%,在34個城市中位置比較靠後。這裡面主要原因還是在國際國內需求下行的情況下,能源重化省份的經濟也受到較大影響,作為省會城市,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此外位於東北的計劃單列市大連增速更是隻有3.5%,在34個城市中墊底。

外向型城市路在何方?

中西部的城市在分化,沿海的城市分化也十分明顯。

在沿海主要城市中,杭州、福州、南京三個省會城市增速靠前,例如杭州的增速高達10.3%,而福州也高達10%,南京達到9.2%。相比之下,廈門、無錫、蘇州、東莞、溫州等傳統外向型城市比較靠後。

如果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這種變化就更為明顯,近年來,長沙、南京、重慶等直轄市、省會城市發展勢頭明顯快過東莞、無錫等沿海以外貿發傢的城市。去年,原本排在第7的西部直轄市重慶悄然超越瞭蘇州,進入國內城市GDP前六位。而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2007年,重慶的經濟總量僅相當於蘇州的72%。

2006年,東莞位居第15位,彼時“九省通衢”武漢位列全國第16位,長沙位居全國第28位。但去年東莞退居全國第22位,武漢已經躍居全國第8,長沙也猛沖至全國第14。今年上半年,東莞經濟總量隻有長沙的75%。

在江蘇省內,南京與蘇南的無錫的走勢也截然不同。在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身為副省級省會城市的南京隻能屈居第三,被坊間戲稱為“蘇小三”。數據顯示,2006年,南京GDP隻相當於無錫的82.6%。但到2014年,南京首次全年超過無錫。今年上半年兩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東莞、無錫、廈門、蘇州、無錫等城市這幾年經濟增速走低,一個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出口已經基本達到頂峰,這些城市的發展進入瓶頸期。這些城市的不少產能向東南亞和內陸地區轉移,因此外向型明星城市的發展速度也比較慢。

另一方面,在政府主導型的擴大內需宏觀調控措施下,大量的行政手段配置資源主要集中在省會,比如大部分的國傢級新區都分佈在省會。“包括地鐵、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各種資源都往省會信貸房貸是什麼意思貸款全省皆可處理城市沉淀。”丁長發說。

胡曉登分析,在近幾年的基建大潮中,直轄市、省會城市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高鐵,一般都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展開的,很多重大投資項目也會選擇在省會投資。此外,在本輪城鎮化大潮中,省會城市作為全省資源最好的中心,也是城鎮化的主戰場。

此外,近年來產業加速產型升級和調整的過程中,省會城市也占據著先天優勢。比如大部分優質的高校資源和金融資源都集中在省會,這對省會城市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科技創新和第三農地貸款成數信貸年息產業的發展都有明顯的作用,而傳統的外向型明星城市就不具備這些優勢。

杭州、深圳樹立新典范

不拼大投資、大項目,這些沿海城市就沒有出路瞭嗎?廈門、蘇州這樣的沿海外向型城市要像長沙、重慶等地再去拼大項目、上馬大工業,也不太現實。並不是所有增速高的城市都是靠大投資、大項目推動。這其中,沿海的杭州和深圳就是兩個很好的示范。

以杭州為例,杭州今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4498.75億元,增長10.3%,增速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回升1.6和2.6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的首次兩位數增長,增速高於全國、全省3.3個和2.0個百分點。

作為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杭州不可能再跟一些中西部省會城市去拼投資、拼大工業。上半年杭州一、二和三產業分別增長1.4%、4.8%和15.4%,杭州的主要增長動力顯然來自三產。其中,杭州信息經濟更是快速增長,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36.08億元,增長21.7%。杭州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今年預計將達到1000億元,創造60萬個網上就業崗位。

深圳更是堪稱中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典范。上半年深圳經濟增速達8.4%,領跑一線城市。與杭州類似,深圳的發展同樣不是靠拼投資。上半年深圳固定資產占GDP比重僅為17%,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最低。

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多次對本報稱,深圳低投資率已經持續很多年,深圳走過瞭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階段。目前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產業、未來型產業的佈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體現出瞭強大的作用。也就是說,深圳是用更少的投入換取更大的經濟總量。要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深圳的快速發展也讓鄰近的老大哥廣州“羨慕不已”。就在不久前,廣東社科院發佈《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瞭深圳,還在五大單項指標上,錯失瞭“省內第一”的位置。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7月底就表示,深圳之所以競爭力較強,是因為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突出成績,在這點上,深圳是廣州學習的標桿和標兵。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50819/01302299991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nksda73 的頭像
    banksda73

    好康特惠?

    banksda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